羊螨病又称“疥癣”,是一种由螨虫寄生在羊表皮而发生的一种慢性体外寄生虫病。导致羊螨病的一般是痒螨和疥螨,主要破坏患病羊的毛皮,引起羊毛的脱落。随着病情的发展,羊体逐渐消瘦,死亡。羊螨病的不难,关键在于做好预防措施,降低羊螨病的发生概率。
发病症状为羊唇、口角附近,鼻边缘、眼圈、耳根等易发生疥癣,发病后羊精神不稳定,患部皮肤红痒,常出现桩和墙壁摩擦的丘疹、水泡、脓疱和痂皮。绵羊感染了这种疾病,全身和局部脱毛,皮肤上长了痂皮,脖子后面长了干石灰,所以被称为石灰头。
羊螨病的防治方法
(1)坚持预防为主,是防治本病的关键。经常对粪便和牧具进行消毒,消除感染源;平时要加强科学的饲养管理。羊肥壮,皮肤结构紧密,皮质代谢协调,抗感染力强,不易感染此病;每年秋冬早春,对被病羊污染的羊圈和用具进行彻底消毒;同时,剪毛后用杀螨药进行两次预防性药浴,基本可以控制疾病的发生。
(2)发病后要及时,以防蔓延。局部药物和全身药浴是这种疾病的基本方法。
羊螨病用什么药效果好
选择0.5%的敌百虫(按1∶200的比例,将敌百虫溶于水中);或0.04%的林丹乳油(每公斤水加20%的林丹乳油2毫升,充分搅拌,充分溶解),或石硫合剂(生石灰3公斤,硫磺粉5公斤,用适量的水拌成糊状,然后加水60公斤煮沸,取清液加20公斤温水)。药液温度为20℃~30℃,浸泡至全身湿润。
对于已经生病的羊,可以每7~10天进行一次药浴,两次为一个疗程。病羊数量较多时,可建药浴,按上述比例配药。药浴剪毛两周后选择晴天,洗澡前停牧半天,给予充足的饮水。当农民养羊数量较少时,可以进行缸浴或桶浴。但无论采用何种药浴方法,3个月内的羔羊都应禁止药浴;母羊药浴后,应用温水清洗乳房周围的药液,使羔羊接触母羊进行牛奶,防止羔羊中毒。